冲水难、清污频繁、二次污染…别让农村新厕成摆设!

文章出处:消防水池       发表时间: 2024-03-03 17:04:28

  过去,一个坑、两块板、三尺墙、四个十字形通风孔……简陋的旱厕污水横流,甚至脏得无处下脚,虫蝇乱飞,臭气熏天。

  如今,经过改造,山西农民王玉梅家的厕所焕然一新,洁白的马桶、崭新的蹲便器,平整的水泥地面。一家人终于用上了新厕所。

  王玉梅家住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淹底乡淹底村。今年5月,村里派人挨家挨户询问村民,要不要改造户厕。

  原国家旅游局发布的《厕所革命推进报告》显示,农村地区80%的传染病是由厕所粪便污染和饮水不卫生引起的。

  2018年,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三年行动方案》提出,合理选择改厕模式,推进厕所革命。

  当天,两名工人带着陶瓷蹲便器、双瓮式化粪池、排气管、节水型高压冲水厕具和水泥等材料来到家中,挖坑、清理、打结构胶、安装粪管、连接上下池。奋战一天后,她家厕所改造完成。

  节水型高压冲水厕具,实际是一个脚踏式装置,即用脚踩出水来冲厕所。王玉梅说,每次上完厕所后,要用力踩才能出水,更别提老人了,“村里常住的不少是老人,腿脚没劲儿,根本踩不动。”

  “即使踩得动,蹲便器出的水实在太少了,根本冲不干净厕所。”王玉梅说。她向记者示范,每踩一次,出的水仅能打湿蹲便器。为此,王家在厕所里专门放了一个大水桶,以便舀水冲厕。

  记者随机探访了淹底村3户人家,其厕所冲水装置均需要用力踩才能出水,且水流小。

  淹底村另一位村民刘女士和记者说,当地缺水,村里用水紧张,若再赶上用水量高峰,家里水流就更小,冲水厕具的使用更为不便。

  以四川雅安市汉源县为例,今年7月,汉源县政府官网发布的《厕所革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》,谈及厕所革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:水资源匮乏,人饮和生产生活用水紧张,即使改造水冲厕所有政策,但具体实行仍受到极大制约;海拔高的村(组),实行水冲厕所,若未做好水管保温措施,水管易结冰,水冲厕所不宜。

  2019年7月,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在《关于切实提高农村改厕工作质量的通知》指出,要积极研发适合本地区的农村户厕和公厕建设改造技术模式,不能简单生搬硬套城市和别的地方的模式。

  “这次总共抽了2桶,每桶25元,清一回就得掏50元。”王玉梅说,家里4口人,以前使用旱厕,平均每年清理1至2回,照这样下去一年得清理3至4回,家里支出又要增加了。

  “清理频次增加,根本原因在于,改厕后用水次数增多,而化粪池偏小。”王玉梅说。

  在距离淹底村20多公里的洪洞县甘亭镇上桥村,部分村民也向记者反映了类似遭遇。

  记者查阅发现,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《农村户厕建设规范》中,瓮型化粪池建造基本要求是,每个瓮形化粪池的容积≥0.5立方米,双瓮深度≥1500毫米。

  记者了解到,淹底乡和甘亭镇农村改厕均采用双瓮式厕所。其化粪池容积是否符合上述标准?10月9日,记者致电甘亭镇副镇长郑师荣。她回应表示,该镇改厕符合标准,并按规定完成。

  9月初,他留言反映,7月前后他家进行了改厕,用的是三格式厕所,平均一个星期化粪池就满了,而改造前的旱厕只需半年清理一次。

  张仁认为,主要原因主要在于旱厕改成了需要冲水的厕所,而化粪池容积比旱厕小了一半左右。家里只有年近70岁的父母,舍不得花钱雇人,而频繁地清理厕所让他们身体吃不消。

  西爻村农村改厕“化粪池偏小”情况,属个别现象还是普遍问题?是否考虑到家庭人口数量等因素?

  11月19日,西爻村曹姓村支书回应称,化粪池都是按照标准配备,且大小统一。

  今年4月发布的《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》结合家庭人口数量,给出了化粪池有效容积的参考值,3人以下的,有效容积参考值≥1.5立方米;4-6人的,有效容积参考值≥2立方米;7-9人的,有效容积参考值≥2.5立方米。

  湖南娄底市娄星区政府6月也曾通报称,抽查发现,15个村部分改(新)建厕所存在成品化粪池有效容积不够和渗漏串水的问题。

  西爻村的张仁还困扰于,厕所改造完后,村里没有下水管网,难以排污,他想知道“何时开始挖排水管道”。

  今年4月发布的《农村集中下水道收集户厕建设技术规范》指出,有经济条件且有资源化利用需求的农村,可单独建设厕所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。

  3个月后,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印发通知,强调农村厕所粪污治理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关键,重点是解决粪污无害化处理的问题,在此基础上积极地推进资源化利用,且推荐了9种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典型模式。

  如果缺少下水管网等粪污无害化处理配套设施或配套设施不全,将给农村改厕带来什么影响?

  2019年12月,成都市新津县永商镇商隆村的一名村民留言称,村里改造了厕所,但污水处理设备没有配套同步,导致粪便乱排、漫排,路旁、沟边臭味熏天。

  河南济源市政府今年7月的一份通报指出,由于当地污水处理主管网建设不到位等,导致厕所粪污不能及时清运,增加了群众负担;用于集中处理粪污的村外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不足,导致粪污只能倒在涝河、沟渠、林带或者村庄周边的空地上,对环境能够造成二次污染。

 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朱昌雄认为,化粪池清理频次过快,以及若发生渗漏和混排,都可能会影响粪污无害化处理效果。

  今年1月,永商镇政府回复相关留言称,村民反映的彭弯林盘旱厕改造后,因未配套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备,有几户农户化粪池污水无法收集直接排放,而是经化粪池净化后通过檐沟排放还田,影响当地环境。

  “现已通过铺设PVC管完成了当地散居农户污水收集,并对化粪池污水进行还田综合利用。”上述回复指出。

  11月23日,上述留言的村民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,镇政府已联系他沟通了管网建设进展事宜,称正在规划中。

  9月初,淹底村和上桥村等地部分村民向记者反映,家里蹲便器基本用不上,被闲置,“可惜了”。

  记者采访了淹底村和上桥村21户村民,其中13户表示,自费加装了马桶,主要是为方便老人。淹底村一李姓村民称,自己身体有残疾,没办法使用蹲便器,只能自费加装马桶。

  上述两村多名村民表示,改厕之前,施工队并没有事先调研各家需求,而是直接拆建。

  一名负责上桥村改厕的施工工人和记者说,如果有加装马桶的需求,他们会按照村民意愿来办。

  就蹲便器被闲置、马桶需求较大的情况,郑师荣表示,改厕时已为有需求的村民加装马桶。记者多次致电淹底村所在淹底乡张姓副乡长了解淹底村相关做法,对方未作回应。

  央广网6月曾报道,因没有上下水、没有通电等问题,在兰州市永登县龙泉寺镇龙泉村,有的村民家改造后的新厕沦为“摆设”。

  兰州广播电视网消息显示,此事曝光后,龙泉寺镇对问题进行了整改,新建的厕所已能正常使用。

  “选取什么技术和模式的厕所,得看当地发展程度、地理环境和气候。既要考虑村民的感受和需求,还得兼顾公共需求和利益。”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彬指出,当地政府对农村改厕的认识,不能局限在便器的安装和使用,而应考虑,比如对水电资源的消耗、对排水和废水净化处理的需求,及相应的成本和难度等。

  他认为,近几年,农村改厕投入资金和人力不少,但改造后出现了一些问题,是因为缺乏系统性思维,“政府进行改厕时,应有系统性思维。”他解释,改厕既应满足环境需求,也应满足老百姓需求,如果只考虑其中一方面,会导致成本增加,需两者统一,从而控制总成本。

  此外,还要统筹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,短期效益与长期情况,一步改到位还是分期分阶段改造等。

  “如果只从单一角度考虑,则轻易造成为了应付考核而去改厕,结果是弊病多、效果不好、投入也浪费。” 范彬说。

  厕所虽小,却是重大民生工程。据中国政府网11月27日消息,国务院发布的《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》提出,全方面推进厕所革命,扎实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,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。



相关文章